
湖北
2013年高考政治復習:哲學常識主要原理歸納3
2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內容: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于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
方法論:用全面地觀點一分為二看問題,堅持兩分法,兩點論。
反對:反對一點論,片面地看問題。
運用:“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哲學依據。
2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內容: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即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發(fā)展的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特點;
矛盾雙方也有各自特點。)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反對:對具體問題不作具體分析的千篇一律、一刀切。
運用:“一國兩制”是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基本方針,臺灣還可采取更為靈活的形式。
2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原理
內容: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聯(lián)系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
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方法論:學會正確的認識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遵循從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
運用“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致電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學的工作方法。)
反對:反對片面強調普遍性和片面強調特殊性。
運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哲學依據,堅持科學的工作方法。
24、主、次矛盾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主次矛盾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主次矛盾互相依賴、互相聯(lián)系。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和起決定作用;
次要矛盾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fā)展和解決。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方法論:既要抓中心、抓重點,又要統(tǒng)籌兼顧,學會“彈鋼琴”。
反對:不分主次的均衡論,只抓中心的“單打一”,將主次矛盾絕對化的靜止的觀點。
運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哲學依據。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
25、矛盾的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規(guī)定著事物的性質;
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影響。在一定條件下,二者相互轉化,主次方面轉化了,事物的性質也就發(fā)生了變化。)
方法論:認識事物既要全面,又要抓住本質和主流。
反對:不分主次或主次顛倒,混淆事物的性質。
運用:黨的主流是好的,但確實存在腐敗現(xiàn)象,這是支流,但如果發(fā)展下去,就會改變黨的性質,就會亡黨亡國。
26、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所謂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謂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
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緊密相聯(lián)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離開兩點談重點(一點論)或離開重點談兩點(均衡論),都是錯誤的。
方法論: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也就是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和主流。
反對:反對離開兩點談重點的“一點論”和離開重點談兩點、主次不分的均衡論。
27、唯物論與辯證法相統(tǒng)一的原理
原理內容:唯物論與辯證法是統(tǒng)一的,堅持唯物論是堅持辯證法的基礎,堅持辯證法是堅持唯物論的基本要求。(
①唯物論與和辯證法盡管都以整個世界作為研究對象,但二者存在著區(qū)別:唯物論主要揭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的問題,它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個按照一定的客觀規(guī)律不斷運動著的物質世界。辯證法主要揭示世界的狀態(tài),即世界怎么樣的問題,它告訴我們,世界是一個普遍聯(lián)系、變化發(fā)展和充滿矛盾的世界。
②堅持唯物論與堅持辯證法是有機統(tǒng)一的。堅持唯物論是堅持辯證法的基礎,只有在承認世界的物質性的前提下,去研究世界的狀態(tài),才是唯物的辯證法。堅持辯證法是堅持唯物論的基本要求,只有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才能真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把唯物主義貫徹到底。)
方法論:唯物論與辯證法相統(tǒng)一,堅持從全面的、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
反對:反對分割兩者聯(lián)系的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觀點。
運用:“經濟工作要上去,領導干部要下去”(調查研究)
[認識論原理]
28、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
原理內容:尊重客觀規(guī)律,按規(guī)律辦事離不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guī)律為基礎;
必須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
方法論:既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又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把尊重客觀規(guī)律和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反對:只強調規(guī)律客觀性,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認為人在規(guī)律無能為力的形而上學觀點,也反對片面夸大人的主觀能動性,否認規(guī)律客觀性的唯心主義觀點。
29、實踐與認識辯證關系的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發(fā)展的根本動力、檢驗的標準、最終目的;
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促進實踐的發(fā)展,錯誤的認識阻礙實踐的發(fā)展。
方法論: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
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堅持理論與實際的統(tǒng)一;
堅持科學理論為指導。
反對:反對脫離實際的主觀主義;
反對盲目實踐和空洞的理論。
運用:實踐出真知;
沒有革命的實踐就沒有革命的理論(恩格斯語)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
30、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決定理論,理論對實踐有反作用,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指導作用。
方法論: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達到改造客觀世界的目的。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