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工信部網站備案實名:湖北自考網 為考生提供湖北自考信息服務,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在線 湖北學位英語培訓班 湖北成人高考報名 湖北自考視頻免費領取

農民工的城市適應問題

湖北自考網 來源: 時間:2010-06-17 00:00:00

農民工的城市適應問題

關鍵詞:農民工、城市、適應、障礙
一、農民工城市適應的相關涵義
“農民工主要是指戶籍仍在農村,進城務工和在當地或異地從事非農產業(yè)的勞動者。他們就業(yè)流動性強,有的在農閑季節(jié)外出務工、亦農;有的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已成為產業(yè)工人的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雖然尚未成為城市居民,但與農民也有很大的不同,生產生活方式、思想文化觀念已受到城市現代文明的熏陶?!?(魏禮群著:《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之(代序言)《正確認識和高度重視解決農民工問題》,言實出版社,2006年第1版,序言第1頁)
本文討論的農民工,是指有農民戶籍身份,進城務工的人中,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 希望能在城市發(fā)展、定居的那部分人,包括農民出生的沒有獲得城市戶籍并在城市就業(yè)的大中專畢業(yè)生,但不包括亦工亦農的兩棲農民工。這些人只是戶籍在農村,不想、或許也不會從事農業(yè)生產,他們是二、三產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目標是順應城市化進程,移民城市。
城市生活方式的基調——城市性,與農村的主要區(qū)別是:第一,正式社會組織取代非正式組織對社會日常生活起組織作用,社會控制的正式機制(法律、法規(guī)、政策和契約等)比非正式機制(血緣、家庭、習俗等)更重要。第二,競爭成為城市生活的主旋律。城市生活中時時具有危機感和競爭意識。第三,社會交往表現出廣泛性與淺表性,社會交往成為一種角色的交往,即非個人的和無情感作用的交往形式。第四,社會關系聯結的主要紐帶是貨幣而非親緣或地緣,為人處事上有很強的功利意識和理性的思維方式。第五,生活方式體系是開放的、多元的和多價值趨向型的。
“適應:法國瓦卡羅認為生命的意義就是適應,而適應能否成功,全在于是否能以不斷的努力而樹立有機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適應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有機體在一定的生存競爭的環(huán)境下獲得生存條件的過程。適應程度越高,生存和機會便會越大。就人類而言,適應的方式除本身的改變之外,還需要改造環(huán)境。為了生存,人類既要與自然環(huán)境進行競爭,也要與社會環(huán)境進行競爭。適應社會最困難的過程,集中于“自我”與“他人”以及“我群”與“他群”之間的適應。為了整體的生存,必需有相互適應,不適應者就會被淘汰。”(程繼隆主編,《社會學大辭典》,中國人事出版社,1995年第1版,415頁) 本文要討論的就是農民工這個“我群”與城市居民這個“他群”之間的適應問題。
“農民工進入城市社會的最大障礙就是戶籍制度問題,這也是一個根本性的障礙。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之所以被稱之為“農民工”,其直接根源就在于長期以來的二元戶籍制度?!?(楊云善、時明德著:《中國農民工問題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1版,第160頁)以戶籍制度為基礎,就業(yè)、居住保障、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障、社會福利以及教育等一系列的“不同戶籍、不同待遇”的不公平的制度,成為阻礙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的制度性障礙。其原因是法律上對農民的歧視,導致城市系統從政府到市民,從思想觀念到日常行為等方方面面對農民工的歧視。
二、農民工的城市適應
“工業(yè)化的推進,經濟結構的轉變,使進城農民工在職業(yè)轉變中大規(guī)模地向市民轉變成為必然;較高的經濟收入、較豐富的的文化生活、較多的發(fā)展機會、也吸引以年輕人為主的農民工向市民轉變……實現這一轉變,自身需要克服安土重遷傳統的影響;需要學習更多文化、法律、城市社會知識、增加社會交往,適應城市生活方式……” (韓俊、崔傳義著:《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言實出版社,2006年第1版 之《農民工社會管理制度改革研究》,第467頁。)
上述一段論述,前半段說明了農民工向市民轉變的原因。后半段說明了農民工如何適應城市的生產生活。農民工的城市適應,還應在價值觀念上、在社會心理上認同并接受城市現代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
 由于人多地少,農村土地的容納能力有限,農村增收困難,城鄉(xiāng)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城鄉(xiāng)在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福利上的巨大差距,是外界對農民同胞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如前所述:較高的經濟收入、較豐富的的文化生活、較多的發(fā)展機會,是農民工出于自身的需要而進城就業(yè),并希望向市民轉變的主要動力。
農民工進城謀得一份職業(yè)、獲得一個住所,就有了在城市立足的基礎。但是,由于農村和城市的組織方式不同、文化習俗不同、思想價值觀念、社會交往以及生活方式的不同,農民工進城后,很難適應城市的生存環(huán)境。如前面關于“適應”的涵義中所述:“適應社會最困難的過程,集中于‘自我’與‘他人’以及‘我群’與‘他群’之間的適應。” “而適應能否成功,全在于是否能以不斷的努力而樹立有機體與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币虼?,農民工進城后,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了解他們所在的城市和這個城市的人,通過自學、成人教育或職業(yè)培訓,學習就業(yè)技能,提高文化水平;通過與城市居民的交往和溝通,使得自己在生活方式上、思想觀念上對城市社會逐漸認同并接受,同化為自己的,進而實現向現代城市市民的轉變,成為未來公民社會的現代文明的城市公民。
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投資包括正規(guī)教育、在職培訓、健康以及個人和家庭根據工作機會變化而發(fā)生的遷移。就業(yè)和生活方式是影響遷移決策的兩類重要因素。前者直接與個人預期相關,后者可以看成從消費方面影響個人的因素。“在發(fā)展中國家,絕大多數遷移主要以收益預期為基礎,通過從勞動生產率相對低的區(qū)域和工作流動到生產率相對高的區(qū)域和工作,勞動者能夠變得更有效率。遷移能夠增加個人的收入和工作經歷、獲得相關信息和技能。因此,遷移也是一個人力資本投資的過程?!保钤粕?、時明德著:《中國農民工問題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1版,第173頁)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城市有獲得更多收入的機會、獲得更多發(fā)展的機會。由于戶籍的限制,農民工并沒能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機會;對于農民工個人來說,由于工作技能的差異,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并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在就業(yè)問題上,個人預期需要個人投入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學習更多的技能,使自己能在就業(yè)方面的機會平等。提升就業(yè)技能的過程,也是獲得更多工作經歷的過程,技能的提升,在工作中應用后,可使農民工增加收入。收入增加后,為獲得更多的收入,需要繼續(xù)提升技能,也需要獲得更多的信息,工作技能的信息,就業(yè)機會的信息。當農民工的獲得就業(yè)信息的途徑不再僅僅是老鄉(xiāng)推薦介紹:“據調查,88%的農民工通過自發(fā)方式外出,有組織外出的僅占12%。自發(fā)性外出主要靠親友介紹或幫帶,就業(yè)成本低且成功率高,這也與農民工獲得就業(yè)信息的渠道少、對社會職業(yè)中介機構誠信的認同感低有關?!保▏鴦赵貉芯渴艺n題組編:《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言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第4頁。)而是通過中介組織、招聘會、有招聘信息的報刊、雜志,招聘網站等多種途徑獲得就業(yè)信息。提升工作技能的方式不再僅僅是師傅傳授時,而是通過正規(guī)教育、職業(yè)培訓、成人教育、職業(yè)技能學校、自學等多種方式提升工作技能。當農民工獲得就業(yè)信息的途徑與提升工作技能的方式實現多樣化,與城市居民大體相當時,在就業(yè)方面就適應了城市環(huán)境。
“而經濟地位、語言文化上的差異也使農民工與城市居民缺少生活上、情感上的交往?!保钤粕?、時明德著:《中國農民工問題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63頁)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有更高的收入預期。因此,增加經濟收入,在經濟上獲得與城市居民相當或更多的收入,也是農民工適應城市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農民工有了更多的工作技能,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之后,通過努力,就能獲得更多的收入。隨著經濟收入的增加,農民工會更多考慮定居城市。通過租住城區(qū)房屋,或者購買房屋,農民工實現了定居點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定居點的轉變、經濟地位的平等,使農民工獲得了與城市居民平等交往和溝通的資本?!靶乱淮霓r民工進城務工,不僅是為了掙錢,他們更向往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對尊重、平等和社會承認有更多的企盼?!?(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編:《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言實出版社, 2006年第1版,第11頁)
農民工適應城市的最表面是在行為方式上、外在形象上,如言談舉止與衣著服飾上模仿城市居民。男女青年的衣著、打扮,在外表上,農民工與城市居民已無多大差異。女孩的工資收入,很大一部分是用在購買衣服、化妝品上,她們也學城市女孩一樣,穿時裝、做頭發(fā)、化妝打扮。言談舉止的模仿,需要他們與市民有更多的交往和溝通。
 “農民工工作之余的主要休閑方式僅為看電視、睡覺等,幾乎沒有其他娛樂活動:調查表明,農民工業(yè)余時間的休閑方式主要有看電視、睡覺、看書看報、聊天或閑逛、棋牌及體育活動、聽廣播、上網、看錄像、電影、打電話、自學、參加培訓以及其他活動等。50%以上的農民工只有前三項是最主要的休閑方式。”這說明農民工在業(yè)余時間與城市居民的交往很少甚至幾乎沒有交往。沒有交往和溝通,就沒有真正適應城市。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不僅是因為可獲得較高的經濟收入,更是因為城市較豐富的文化生活。主動融入城市社會的農民工,在休閑娛樂方面會具有更多的城市生活方式的特征:功利性的與同事或與客戶間的飯局或應酬;文化性的看電影、演唱會、音樂會等;娛樂性的歌廳、舞廳、酒吧、夜總會等消費性的娛樂場所或公園游樂、市民廣場娛樂、運動、與市民交往等,以及到健身房健身等體育運動。因人而異,體現農民工融入城市社會的主動性。農民工進城后,短期內不能適應城市環(huán)境,不懂得怎樣與城市人交往,在社會交往中,一般以親緣關系和地緣關系為紐帶,交往范圍局限于農民工群體內部、老鄉(xiāng)之間,使農民工雖然身處城市之內,卻不能與市民進行全面的社會交往?!保钤粕啤r明德著:《中國農民工問題分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7年第1版,第163頁)  而在城市,社會交往具有廣泛性特點,社會關系聯結具有功利性,而非地緣或血緣?!吧罘绞襟w系是開放的、多元的和多價值趨向

結束
本文標簽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m.heywebguy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限時,免費獲取學歷提升方案

已幫助10w萬+意向學歷提升用戶成功上岸

  • 毛澤東思想概論

    毛澤東思想概論

    培訓優(yōu)勢:課時考點精講+刷題+沖刺,熟練應對考試題型。全程督促學習,安排好學習計劃。 毛澤東思想概論...自考培訓
  • 英語二

    英語二

    本課程既是一門語言實踐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質課程,它以培養(yǎng)學習者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使他們在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流。 英語二...自考培訓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本書包括兩個部分:自學考試大綱和基本原理。主要內容有,馬克思主義是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人類社會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發(fā)展,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社會主義社會及其進程,共產主義社會及其進程等。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自考培訓
  •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科學性、知識性以及實踐性和修養(yǎng)性。它包羅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本質、學習成才和法律本質等內容,指導和回答大學生在人生、抱負、信念等方面遍及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自考培訓
  •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代史綱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依據中央審定的普通高等學?!爸袊F代史綱要”編寫大綱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結合自學考試的特點設計了十章,集中講述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一直到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160多年的中國近現代歷史。 中國近代史綱要...自考培訓
微信公眾號 考試交流群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關注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湖北省自考政策、通知、公告以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