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湖北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分析題講義(4)
湖北2013年成人高考專升本大學語文分析題講義(4)
1、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孔子曰:“譬如并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手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孟子曰:“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成敗之數(shù),僅此而已。
問:(1)這段文字說明了什么?
(2)這段話運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
(3)孔孟的話在文章中屬于何種論據(jù)?
答:(1)說明成敗的關鍵在于有無毅力。
(2)引證法,類比法,對比法。
(3)理論論據(jù)。
2、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
因此我們在目前,還可以親見各式各樣的宴席,有燒烤,有便飯,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飯,路旁也有殘羹,野上也有餓殍;有吃燒烤的身價不資的闊人,也有餓的垂死的。所謂中國的文明,其實不過是按排給闊人享用的人肉宴席。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的宴席的廚房。
問:(1)這段話分為幾個層次?哪個層次是論點?用最簡單的話概括這個論點的實質。
(2)這段話揭示了當時中國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3)作者主要通過什么表現(xiàn)方法來揭示這一社會現(xiàn)實的?
(4)本文議論中采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答:(1)分為兩個層次,以“所謂中國的文明者”之前為第一層,其余為第二層。第二層論點。論點的實質是“人吃人”。
(2)當時的中國的現(xiàn)實是民眾生活在“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是一個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人吃人”社會。
(3)通過對比的表現(xiàn)方法提示社會現(xiàn)實。
(4)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
3、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
假如有一種暴力,“將人不當人”,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不算什么東西,待到人們羨慕牛馬,發(fā)生“亂人,不及太平人”的嘆息的時候,然后給與。
(1) 這段話揭示了中國人當時怎樣的落后心態(tài)?
(2) 從這段話中透視到造成這種落后心態(tài)的社會原因是什么?
(3) 從這段話的精神出發(fā),可以把中國歷史概括為怎樣的兩個時代?
(4) 魯迅揭示這種落后心態(tài)的意圖是什么?
答 (1)容易滿足的“奴化”心態(tài)。
(2)專制暴力。
(3)一是“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人民“還不及牛馬”的時代);
二是“暫時做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人民“已等于牛馬了”的時代)。
(4)“攻打病根”,“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
4、閱讀下面一段話,回答下列問題:
氣和節(jié)似乎原是兩個各自獨立的意念?!蹲髠鳌飞嫌?ldquo;一鼓作氣”的話,是說戰(zhàn)斗的。后來所謂“士氣”就是這個氣,也就是“斗志”;這個“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氣”似乎就是這個氣的轉變與擴充。他說“至大至剛”,說“養(yǎng)勇”都是帶有戰(zhàn)斗性的。“浩然之氣”是“集義所生”,“義”就是 “有理”或“公道”。后來所謂“義氣”,意思要狹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氣”的分支,現(xiàn)在我們常說的“正義感”,雖然特別強調現(xiàn)實,似乎也還可以算是跟 “浩然之氣”一脈相乘,不過在筆者看來兩者都并不完全相同,文氏似乎在強調那消極的節(jié)。
(1)這段話證明了什么觀點?
(2)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作者是從什么方面展開分析論證的?
答 (1)“氣”是積極戰(zhàn)斗的。
(2)歸納法。
(3)分析了“氣”的概念及其演變。
5、閱讀下面一段話,然后回答問題:
氣是敢作敢為,節(jié)是有所不為——有所不為也就是不合作。這敢作敢為是以集體的力量為基礎的,跟孟子的“浩然之氣”與世俗所謂“義氣”只注重領導者的個人不一樣。后來宋朝幾千太學生請愿罷免奸臣,以及明朝東林黨的攻擊宦官,都是集體運動,也都是氣節(jié)的表現(xiàn)。但是這種表現(xiàn)里似乎積極的“氣”更重于消極的“節(jié)”。
問:(1)“氣”與“節(jié)”的區(qū)別何在?
(2)作者舉出了哪些論據(jù)?屬于哪種類別?
(3)這段話論證方法是什么?
答:(1)氣是敢作敢為、積極的;節(jié)是有所不為、消極的。
(2)宋朝太學生請愿罷免奸臣,明初東林黨攻擊宦官。屬于事實論據(jù)。
(3)歸納法。
熱點關注: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湖北成教網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成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