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漢大學成教論文:動量詞“回”“次”的差異及其運用
摘 要: “回”與“次”作為現(xiàn)代漢語中語義最為單純而且意義相近的兩個動量詞,通過對語料的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二者在搭配上,有些前置詞語一般只能與動量詞“次”組合使用,在修飾名詞性詞語時,在語義和適用對象方面皆存有一定差異;
在重疊方式上,動量詞“次”能以各種形式重疊使用,而 “回”在重疊方式上一般受到某種限制;
在語用方面,“次”遠遠超過了“回”的出現(xiàn)頻率,并且“回”主要用于口語性較強的作品或場合中,“次”則沒有這種局限。在具體運用中,可以在把握其基本用法、基本句法格式的基礎上,區(qū)分其相異的用法。然而,由于“次”與“回”在語義上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區(qū)別,加之“回”有漸漸被“次”所替代的趨勢,為了避免語言表達的累贅,在實際運用中,只須簡明扼要地將它們的異同點區(qū)分開來就行,而無須深究。
關鍵詞:動量詞;
差異;
運用
“回”、“次”是現(xiàn)代漢語乃至近代漢語里最為常見的兩個動量詞,自元代開始二者就是一對近義詞,到現(xiàn)代,二者差不多發(fā)展成了一對等義詞:在語義上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區(qū)別。但是在語言交際中,有時候又不能互換。所以,如果不弄清二者之間的差異,就無法在語言實踐中準確使用這一對近義動量詞。
一、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回”“次”的差異
“回”“次”是現(xiàn)代漢語中語義最為單純的兩個動量詞,既不表達事件的具體特征,也不包含主觀量的情態(tài)特征或時間量度特征,[1]僅僅起著單純計數(shù)的作用。因此適用范圍極為寬泛,能用于稱量所有的有量動詞 。
根據(jù)對大約1.15億字現(xiàn)代漢語語料的考察,發(fā)現(xiàn)動量詞“回”“次”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
(一)搭配上的差異
1.有些前置詞語一般只能與動量詞“次”組合使用:首、本、各、多、屢:
?。?)在這本詩集中首次發(fā)現(xiàn)一首名叫《國際歌》的詩。(戴厚英《我的旅途》)。(2)在本次比賽中他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3)一般的意見認為,在最初識記時,各次識記的分布應密些。(方富熹《兒童的心理世界——論兒童的心理發(fā)展與教育》)。(4)這學期他多次逃課。(5)他的腳步很輕,近乎于躡手躡腳,因而雖屢次摸至帳前但未驚動屋里人。(王朔《我是你爸爸》)。
動量詞“次”能與“首”“本”“各”“多”“屢”等詞語組合使用表示動作行為的次數(shù),但是動量詞“回”卻不能或很少能與它們組合使用。這可能與動量詞“回”口語性強這一特點有關。以上組合,除“多次”外,其它組合形式皆主要見于書面語中,相同的意思在口語中一般地會換一種表達形式,如例(1)“首次發(fā)現(xiàn)”在口語中一般會說成“第一次(回)發(fā)現(xiàn)”,例(2)“本次比賽”口語中會說成“這次(回)比賽”,例(3)“各次識記”在口語中會說成“每(一)次(回)識記”,例(5)“屢次摸至帳前”在口語中會說成“好幾次(回)摸至帳前”??梢姡咴诖钆涫褂蒙系牟町愔饕憩F(xiàn)在書面語中,口語中似乎沒有這種區(qū)別。
2.修飾名詞性詞語時,二者有較大的差異。動量詞“回”“次”的主要功能是用于計量動作行為,不過,有時候也可以用于計量名詞性的詞語,用在名詞性詞語前作定語。在這種用法中,二者在語義和適用對象方面都有差異。
次:計量可以重復出現(xiàn)的事情:
一次機會 / 兩次會議 / 三次事故 /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取得了無數(shù)次勝利 / 幾次失敗他都沒有灰心
回:(1)計量事情:怎么一回事 / 有那么一回事 / 原來是這么一回事
你們倆說的是兩回事,不是一回事!
?。?)計量章回小說中的一章或書中的一個段落:
《紅樓夢》一共有一百二十回 / 《西游記》第二十回 / 今晚說了兩回書
修飾名詞性詞語時,二者的共同點是都可以計量事情,不同點一是語義側(cè)重點不同。“次”用于計量事情時側(cè)重于表示事物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而“回”則側(cè)重于表示事情的段落,相當于“件”。二是適用對象和組合方式不同。“次”不能直接用于由獨“事”字構(gòu)成的詞語前面,比如不能說“一次事”“那次事”;
而“回”則相反,一般只能用于“事”字前,構(gòu)成“回事”的形式。三是“回”可以作章回小說或評書的一個單位,而“次”則沒有這種用法。
(二)重疊方式的差異
動量詞的特點之一是能重疊使用。動量詞“回”“次”都能以“一AA”形式出現(xiàn),如:
他們一次次背著冬梅去醫(yī)院,一點一點地積攢著錢。(丁丁《一個日本遺孤和她中國的父母》)
一次次的采訪,其實就是一回回接觸社會,熟悉人事并了解自己的過程。(徐光春《走過長弄堂》)
不過,動量詞“一回回”出現(xiàn)的頻率很低。在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里找到“一次次”的用例687處,而“一回回”的用例只有8處,其中有4處是與“一次次”在同一句中以對舉形式出現(xiàn)的,有1處是指章回小說,另3處皆出現(xiàn)于詩歌語言的環(huán)境中,可見,“一回回”的使用主要是出于修辭效果的需要。
另外,“次”還可以大量地以數(shù)量結(jié)構(gòu)重疊的形式使用,如:
?。?)學校領導逼著我一次一次檢查。(馮驥才《一百個人的十年》)
?。?)一次又一次的詢問,伍惠珍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了。(張清渝《跨越大海的愛》)
?。?)我曾經(jīng)一次又一次地去看一部法國電影。(潘虹《虹獨語》)
而“回”則較少或不能以這種形式出現(xiàn)。通過在1.15億字包括報紙、文摘、雜志、散文、小說、戲劇、應用文等各類體裁的現(xiàn)代漢語語料的考察中,僅僅找到“一回一回”的用例2處、“一回又一回”的用例3處,且未發(fā)現(xiàn)“一回又一回地(的)”的用例。我們的語感也能證明這一點:如我們可以說“他一次又一次地問我借錢,我都煩死了”,卻不大能說“他一回又一回地問我借錢”。
總之,動量詞“次”能以各種形式重疊著使用,而動量詞“回”除非是出于特殊的需求目的,一般都不能重疊著使用。
?。ㄈ┱Z用方面的差異
1.出現(xiàn)頻率差異很大。動量詞“次”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出現(xiàn)頻率遠遠超過其它任何動量詞。據(jù)劉街生對近三千個專用動量詞用例的統(tǒng)計考察,動量詞“次”的出現(xiàn)頻率占了40%,而“回”只占總用例的大約6%多一點。[1]
2.使用語體方面,動量詞“回”主要用于口語性較強的作品或場合中,動量詞“次”則沒有這種限制,各種場合都可以大量地使用。通過對近15萬字的法律、法規(guī)性文件作品的考察,未找到動量詞“回”的一處用例,而動量詞“次”則出現(xiàn)了201次。再如政論性的作品《鄧小平文選》,該書中動量詞“次”共出現(xiàn)了198次,而動量詞“回”僅出現(xiàn)了6次,且全部用于修飾名詞“事”,以“回事”的固定形式出現(xiàn),沒有一處用于計量動作行為的用例。我們的語感也是這樣:“次”既可大量用于書面語中,亦可在口語中大量使用;
而“回”則一般用于口語中。
二、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回”“次”的運用
根據(jù)對大量語料的考察,并結(jié)合一般人習慣性的語感,可以做出如下小結(jié):除了與名詞性詞語組合使用的情況外,現(xiàn)代漢語中用動量詞“回”的地方都可以換成動量詞“次”,而用“次”的地方則不一定能換成動量詞“回”。二者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與某些詞語的搭配、重疊及使用語境方面;
在語義、適用對象、句法位置和功能方面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鑒于這種語言事實,動量詞“回”“次”在具體運用中應當注意如下問題。
(一)從語義出發(fā),把握動量詞“回”“次”的基本用法
表達的語義要求是準確選用動量詞的首要依據(jù),如果沒有具體的語義要求,則同一種動作行為可選用不同的動量詞來計量。比如:“看了一( )”,在沒有具體語義要求的情況下,可以進入括號的動量詞有“次”“回”“下”“遍”“場”“會”“番”“通”“年”“天”“分鐘”等。特殊的語義需求來自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所以,正如“名量詞的選用必須進入語境”[2]一樣,動量詞的教學也必須放到具體的語境中去。根據(jù)具體語言環(huán)境的具體要求,選用適當?shù)膭恿吭~。
動量詞“次”“回”在語義上都是單純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次數(shù),所以如果具體語境需要單純計量動作行為的次數(shù)時,就可選用動量詞“回”或“次”。
(二)從用法出發(fā),把握兩個動量詞的基本句法格式
1.幾乎所有的動量詞都有兩種基本的句法格式:
其一,動詞+數(shù)詞+量詞,如:
看一次(回)/去一次(回)/找一次(回)/ 打一次(回)
如果同一句中有賓語,賓語又有兩種位置:
?。?) 位于動量詞后面,如:去了一次(回)北京 / 買一次(回)菜 / 捐一次(回)款
?。?)位于數(shù)量結(jié)構(gòu)前面,如:看他一次(回)/ 打了他三次(回) / 捐款一次(回)
現(xiàn)代漢語中,如果同一句中既有動量詞又有賓語,除賓語是人稱代詞的情況外,動量詞一般都位于動賓之間[3]。記住這個規(guī)律,動量詞與賓語的位置先后問題就基本上解決了。諸如“捐款一次(回)”之類的表達形式在現(xiàn)代漢語口語中比較少用,它是漢語文言用法在現(xiàn)代漢語中遺留下來的印記,而在語言實踐中,更應注重普遍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
其二,數(shù)詞+量詞+動詞,如:
一次(回)也沒去 / 頭一次(回)訪問日本
一次(回)買了三本書
現(xiàn)代漢語中,動量詞以位于動詞后面最為常見,故最重要的是掌握“動+數(shù)+量”的各種用法。
2.與其它動量詞不同的是,“回”“次”還有表示時間的用法,基本格式是“有一次(回)”、“這(那)次(回)”,如:
有一次,記者采訪我,讓我談攻讀博士學位的體會。
有一回在西湖邊閑步,碰著一魚挑,他兜賣混魚。(俞平伯《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這次我輸慘了。
怎么樣,這回該滿意了吧?( 宋學武《干草》)
在這類用法中,動量詞“次”“回”與數(shù)詞(指代詞)組成的動量結(jié)構(gòu)更傾向于表示事件發(fā)生的時間。
(三)從二者的差異出發(fā),分清“回”與“次”相異的用法
1.在某些詞語的后面只能用“次”不能用“回”。這些詞語主要有“首”“本”“各”“多”“屢”等。
2.以重疊形式出現(xiàn)的一般是動量詞“次”。
3.修飾名詞性詞語時,適用對象有些差異:“回”用于計量事情時,一般用于“一回事”格式中,如:怎么一回事/是這么一回事/沒那回事;
“次”則不能直接位于由獨“事”字前,即不能構(gòu)成“一次事”的形式。
4.在一些固定用語中,二者不能互換。如“一回生,二回熟”,“七次量衣一次裁”等,這類表達形式是古代漢語直接流傳下來的,其中的“回”“次”不能互換。不過這類固定用法,可只記住幾個比較常用的熟語即可,不用作過多的深究。
三、余論
現(xiàn)代漢語中,動量詞“回”“次”這對近義詞的并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語言表達的累贅,按照語言經(jīng)濟性的原則,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有一個會退出語言交際的舞臺。根據(jù)對漢語動量詞“回”“次”歷時發(fā)展過程及規(guī)律的考察分析,結(jié)合二者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運用事實,預測二者的發(fā)展趨勢是動量詞“回”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所以如果沒有其它情態(tài)、色彩等附加語義的要求、只需要表示動作行為的次數(shù),那么,直接選用動量詞“次”就一般沒錯。修飾名詞時,除了“回事”和小說的單位外,其它情況下也可以直接用動量詞“次”稱量。
動量詞“次”與“回”在語義上幾乎看不出有什么太大區(qū)別。有些學者硬要在語義上解釋二者的差異,結(jié)果是越解釋越糊涂。如郭先珍《現(xiàn)代漢語量詞用法詞典》:“它們的詞義著重點和應用范圍又有區(qū)別。‘次’有強調(diào)動作可以重復出現(xiàn)的意思,如‘第三次搖鈴’‘幾次松開了眉頭’‘又一次訪問日本’;
而‘回’則不強調(diào)動作的重復,而強調(diào)動作發(fā)生的時間和次數(shù),如‘來過兩回’‘頭一回訪問日本’。以上用例中的‘次’不宜用‘回’替換。”[4]其實,郭先生所列舉用例中的“次”“回”都可以互換,且其所說的語義上的區(qū)別更是難以理解,比如“幾次松開了眉頭”怎么就是“強調(diào)動作可以重復出現(xiàn)”而不是“強調(diào)動作的次數(shù)”,難道將“次”換成“回”說成“幾回松開了眉頭”就不能強調(diào)動作可以重復出現(xiàn)?對于這種解釋別說是外國人,就是我們中國人自己也覺得難以理解。所以,對于“回”“次”這樣的近義動量詞,簡明扼要地將它們的異同點解釋清楚就可以了,而不必要將它們分析得過于復雜,否則就有可能適得其反。
參考文獻:
?。?]劉街生.現(xiàn)代漢語動量詞的語義特征分析[J].語言研究,2003(2):51-55.
?。?]戴夢霞.對外漢語名量詞選用教學的一點探索[J].漢語學習,1999(4):46-49.
?。?] 石毓智,李訥.漢語語法化的歷程——形態(tài)句法發(fā)展的動因和機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295.
?。?] 郭先珍.現(xiàn)代漢語量詞用法詞典[M]. 北京:語文出版社,2002:25.
熱點關注: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不實或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wǎng)為準!
下一篇:2012年1月財務管理學自考試題
湖北成教網(wǎng)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成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