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自考網旗下頻道:湖北高考網為考生提供湖北高考信息服務 ,僅供學習交流使用,官方信息以湖北教育考試院為準。

湖北自考網

湖北高考
高考首頁 高校信息 高考動態(tài) 高考分數線 特殊招生 高考作文 高考報考
高考專題:
湖北高考報名須知 考試時間 考試政策 考試大綱 考場查詢 成績查詢 錄取結果查詢 分數線預測 招生簡章 高考院校 報考答疑 高考百科
湖北高考網 > 高考輔導資料 > 湖北高考文科綜合輔導 > 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考前模擬試題十一網站地圖

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考前模擬試題十一

來源:湖北自考網 時間:2015-05-26


湖北2015年高考歷史考前模擬試題十一


  2015年湖北高考生正在緊張備考中,湖北高考網整理了2015年湖北高考歷史考前模擬試題,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

  1.(2014年四川文綜,12)下表是俄羅斯一咨詢機構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給俄羅斯人民帶來了什么”所作四次調查的結果。這表明俄羅斯人(  )

  咨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國各族人民的

  歷史上開辟了新時期 23 23 30 30 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26 26 27 30 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 18 19 16 16 是一場災禍 12 16 14 10 難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對十月革命的看法長期一致 
③依然懷有大國情結 
④主要關注十月革命的經濟影響

  A.

② B.

③ C.

④ D.


  解析:B 從表格可以看出,在1990~2006年的所有調查項目中,認可某一項咨詢答案的人數比例是在不斷變化的,說明俄羅斯人對十月革命的看法并不是長期保持一致的,故
②錯誤。表格中認為十月革命推動或阻礙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人數并不占絕對優(yōu)勢,可見俄羅斯人并不是主要關注十月革命的經濟影響,故
④錯誤。

③均可通過表格中的數據得出,故B項正確。

  2.(2014邯鄲摸底)“無論在任何時候,在任何國家,所有進行農業(yè)改革的嘗試在試圖以迅速和激進方式進行時,收獲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為農業(yè)結構是最根深蒂固的結構”。以下史實能夠佐證該觀點的是(  )

  A.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B.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集體化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中國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迅速和激進方式”“深深的失望”即可判斷為斯大林時期的農業(yè)集體化,故B項正確,A、C、D三項都是漸進的,而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而不是“失望”。

  3.(2014年安徽文綜,20)列寧指出:“在經濟戰(zhàn)線上,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就遭到了嚴重的失敗。”此“嚴重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  )

  A.蘇維埃政權農業(yè)稅過重

  B.蘇俄政策嚴重脫離現實

  C.分配領域的實物配給制

  D.蘇俄敵對勢力十分強大

  解析:B 本題考查蘇俄的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本題實際要求回答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錯誤——采用直接過渡的辦法向社會主義過渡,嚴重脫離了蘇俄的實際,B項正確。農業(yè)稅是新經濟政策的措施,A項錯誤。材料是在分析“我們”的問題,并非“敵人”,D項與問題無關。C項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措施,但是,它僅僅是問題之一,是由忽視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低的現實造成的,C項從屬于B項,B項是主要原因。

  4.(2014邯鄲調研)1921年的一份蘇俄文件寫道:“海軍和紅軍中的不滿情緒幾乎同農民一樣激烈,難以控制的不滿情緒主要由從家鄉(xiāng)農村傳來的消息而郁積起來,家鄉(xiāng)農村常常給他們捎來關于農村經濟危機的壞消息。”后來這些不滿情緒初步得以化解的辦法之一是(  )

  A.允許農民進行商品交換

  B.推行農業(yè)集體化

  C.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

  D.實行余糧征集制

  解析:A 題干反映的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之后實行新經濟政策,A項是新經濟政策的內容,符合題意;B項是斯大林模式的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是羅斯福新政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是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內容,不符合題意。

  5.下表為1927~1930年美國社會離婚率統(tǒng)計表(摘編自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以下推論符合客觀事實的是(  )

  年份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1930年 離婚率 10% 15% 12% 3% A.“新政”強化了人們抱團取暖意識

  B.福利保障制度大大緩解了社會矛盾

  C.“大蕭條”影響人們家庭婚姻關系

  D.“大蕭條”期間的婚姻自由受限制

  解析:C 根據所學知識,1929年經濟大危機爆發(fā)。再結合表格數據1930年的離婚率由上一年的12%迅速降為3%,反映了經濟危機爆發(fā)后,失業(yè)率劇增,家庭收入迅速減少,人們無法承受離婚的經濟壓力,C項正確。

  6.意大利經濟學家阿銳基在《漫長的20世紀》中寫道:“為了拯救市場,拯救在市場條件下繼續(xù)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唯一的辦法居然是中止市場!但中止市場又不是消滅市場,市場的一切形式都必須保留下來,買賣的過程也應該一如既往,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作者闡釋的是(  )

  A.英、荷的重商主義 B.蘇俄的新經濟政策

  C.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D.蘇聯(lián)的戈爾巴喬夫改革

  解析:C 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表明,經濟活動完全靠市場調節(jié)的失靈,“需要的是一種能夠控制市場的權力,而執(zhí)行這種權力的恰恰是國家”,美國的羅斯福新政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宏觀調控,符合題意,故C項正確;英、荷的重商主義出現在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yè)階段(自由資本主義之前),與“繼續(xù)維持的自由資本主義”不符合,故A項錯誤;蘇俄的新經濟政策、蘇聯(lián)的戈爾巴喬夫改革都是為了挽救社會主義,故B、D兩項錯誤。

  7.(2014年安徽文綜,21)1933年,羅斯??偨y(tǒng)簽署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實施對該流域的綜合治理與全面發(fā)展計劃。其“代表現代政府中一種真正新穎而富于想像力的設計。……它將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國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將是獨立經營的、政府所有的公司”。這種經營方式(  )

  A.表明國家放棄對企業(yè)干預

  B.改變了田納西河流域國有制

  C.抑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D.具有私營企業(yè)的某些靈活性

  解析:D 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的特點是“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國家界限的禁制”“獨立經營、政府所有的公司”,“獨立經營”有利于克服國有企業(yè)的低效率,有一定的靈活性,D項正確。“政府所有”說明該公司是政府投資的,實行國有制,B項錯誤。國家投資是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之一,A項錯誤。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恢復資本主義正常的發(fā)展秩序,根本上是為了促進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C項錯誤。

  8.(2014昆明摸底)1925年到1929年,德、法、比等國的關稅分別提高了29%、38%和50%,1930年美國對890種商品提高進口稅率,各種商品進口稅平均提高約40%。到1931年底,先后有25個國家進口稅率比1929年提高60%~100%。各國提高關稅額的結果(  )

  A.有效保護本國經濟和應對經濟危機

  B.推動各國對外貿易趨于平衡

  C.促進世界貿易趨于穩(wěn)定

  D.加劇世界經濟大危機

  解析:D 各國提高關稅,限制進口,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其結果是加劇了經濟大危機,D項為正確選項。各國提高關稅并不能保護本國經濟,也不能使各國之間的貿易趨于平衡,反而加劇矛盾和摩擦,各國大打關稅戰(zhàn),世界貿易形勢日趨緊張與混亂,故排除A、B、C三項。

  9.(2014年福建文綜,21)根據羅斯??偨y(tǒng)的建議,國會授權政府設立了工程振興局,并撥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興辦教育等,到1943年該局共花費110億美元用于種類繁多的興建項目。這表明羅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業(yè)機會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決危機

  C.通過制定法規(guī)來復興經濟

  D.設立新的機構以控制市場

  解析:A 羅斯福新政中廣泛開展的公共工程建設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故A項符合題意。工程振興局進行的是公共工程建設,采取的并非是金融手段,B項錯誤;材料未涉及立法以復興經濟的問題,C項錯誤;工程振興局是公共工程建設的管理機構,不是市場管理機構,D項錯誤。

  10.在美國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眾特別是失業(yè)工人斗爭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議制度似乎無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領導。有些人以羨慕眼光看著莫斯科,有些人看著柏林和羅馬。”這一時期,人們的“希望”“羨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

  A.資本主義已過時 B.渴望擴大政府職能

  C.要求革命改變現狀 D.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解析:B 在經濟危機爆發(fā)時,美國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無法挽救危機。而這時期蘇聯(lián)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發(fā)展,所以出現“羨慕”。又從材料“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議制度似乎無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領導”可以看出人們“希望”加強政府職能,故B項正確,A、C、D三項不正確。

  11.(2014吉林摸底)“用原始藝術來摧毀古典審美”,“這幅畫上,不僅是比例,就連人體有機的完整性和延續(xù)性,都遭到了否定,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他破壞了許多東西,可是,那種破壞卻是相當地井井有條:所有的東西,無論是形象還是背景,都被分解為帶角的幾何塊面。”該材料所敘述的畫派是(  )

  A.浪漫主義 B.現實主義

  C.現代主義 D.印象畫派

  解析:C 從材料“那種破壞卻是相當地井井有條:所有的東西,無論是形象還是背景,都被分解為帶角的幾何塊面”說明具有反傳統(tǒng)特點,結合現代主義派別特點可以判斷C項正確。浪漫主義繪畫強調抒發(fā)個人情感,現實主義追求寫實手法,印象畫派強調光與色,故A、B、D三項排除。

  12.(2014鄭州檢測)“這一發(fā)現成為20世紀物理學研究的基礎,從那個時候起幾乎完全決定了物理學的發(fā)展。要是沒有這一發(fā)現,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關于“這一發(fā)現”,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它揭示了時空的屬性,彌補了經典力學的不足

  B.它打開了認識微觀世界的大門,改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它解決了熱輻射理論的疑點,有助于成功解釋光電效應

  D.它推動了現代物理學的重大發(fā)展,開闊了人們的視野

  解析:A 根據材料信息“20世紀物理學”和“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們變化的能量過程的有用理論”可知這一發(fā)現應為量子論,A項說法是針對相對論,故A項符合題目要求;B、C、D三項正確揭示了量子論的意義,故B、C、D三項排除。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13題23分,14題29分,共計52分)

  13.世界歷史上存在著不同的現代化途徑。在蘇聯(lián)的現代化進程中,斯大林經濟體制模式所起的作用也頗具爭議。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現代化途徑是,在一個經濟落后的農業(yè)大國,以蘇維埃政權為杠桿,采用非常手段從本國農業(yè)積累工業(yè)化資金,用行政辦法對資源、勞動力進行重新配置,采用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的方式快速地推進現代化。

  ——米艷《試論斯大林模式:落后

  國家現代化的一種途徑》

  材料二 經過兩個五年計劃,蘇聯(lián)建成了6 000多個大企業(yè),建立起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學、重型和輕型機器制造業(yè)等部門。法國《時報》在1932年1月發(fā)表評論說:“蘇聯(lián)不依靠外國資本而實現工業(yè)化,就是贏得了第一局”。從1941年至1945年,蘇聯(lián)在任何武器門類方面的產量都多于德國。蘇聯(lián)企業(yè)生產的產品的品種、數量、價格不是根據市場需求來決定和調整的,而是根據國家統(tǒng)一制定的指令性計劃。工業(yè)化的資金只能從內部積累,1935年僅糧食收購一項,給國家預算帶來200億盧布以上的收入。1926~1940年,重工業(yè)增長18.4倍,輕工業(yè)增長6.2倍,農業(yè)增長26%。到1953年,糧食產量為8 250萬噸,一戰(zhàn)前1913年為8 600萬噸。最后,蘇聯(lián)的經濟增長由高速轉為低速、停滯和衰落。

  ——齊世榮、錢承旦、張宏毅《15世紀以來世界九強史》

  材料三 這里就我所知的關于現代化涵義的種種說法,大致可以概括為以下四大類:……(二)現代化實質上就是工業(yè)化,更確切地說,是經濟落后國家實現工業(yè)化的過程。……可以說,今天所有在經濟上處于欠發(fā)達或開發(fā)不足的國家都共同致力于工業(yè)化的目標,把它作為根本改變國家面貌和國際地位的戰(zhàn)略性措施。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

  材料四 衡量一種現代化方式是否成功,不能只看幾項指標和集中力量辦的幾件大事,更應該看這些措施是否惠及百姓,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是否在推動社會向自由王國前進。

  ——左鳳榮、沈志華

  《俄國現代化的曲折歷程》

  請回答:

  (1)材料一中蘇聯(lián)采用的“非常手段”是什么?“用行政辦法”形成了怎樣的經濟體制?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型現代化途徑”的“新”還表現在何處?(11分)

  (2)運用相關史實,以“斯大林模式與蘇聯(lián)現代化”為題,論述材料三、四的觀點。(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層次分明,行文流暢。250字左右。)(12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斯大林體制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問,聯(lián)系蘇聯(lián)農業(yè)集體化的特點等知識回答“非常手段”,回憶教材知識可知“用行政辦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新型現代化途徑”的“新”還包括社會主義工業(yè)化中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追求經濟發(fā)展高速度等。第(2)問,分析材料三和材料四的核心思想,材料三認為,現代化實質上就是工業(yè)化,材料四認為,現代化發(fā)展關鍵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社會走向民主、自由。分析這些觀點的合理性和不足,聯(lián)系相關史實回答。

  答案:(1)手段:農業(yè)集體化;義務交售制。(4分)

  體制: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3分)

  新: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高速度。(4分)

  (2)(12分)

  材料三 材料四 觀點 現代化實質上就是工業(yè)化 現代化發(fā)展關鍵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進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社會走向民主、自由 論據 斯大林模式是蘇聯(lián)現代化的新型途徑;在短期內推動蘇聯(lián)現代化,實現了工業(yè)化;為贏得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 斯大林模式下的蘇聯(lián)現代化具有片面性,不是社會的全面現代化;忽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損害農民的利益;忽視商品貨幣關系,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從而日益阻礙蘇聯(lián)現代化的進程 論證 能從材料中提取信息,理由歸納完整;能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從辯證的視角討論問題 14.20世紀30年代的大危機曾使西方陷入長久的夢魘,而當時的蘇聯(lián)卻“風景這邊獨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斯大林決定以一個野心勃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來代替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其)目標就是將蘇聯(lián)從一個農業(yè)占支配地位的國家改造成一個工業(yè)強國。

  與美國股票市場的崩潰和經歷大蕭條的資本主義世界相比,中央計劃經濟具有創(chuàng)造更多的工作機會的能力,使這種方法看起來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

  外部世界懷著蔑視、恐懼和羨慕的復雜心情注視著蘇聯(lián)發(fā)生的變化。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通過實行全盤的農業(yè)集體化,蘇聯(lián)政府終于能夠像在工業(yè)領域一樣,以指令性的計劃控制農業(yè)生產,保證能夠從農業(yè)中獲取足夠的資金來支持蘇聯(lián)的工業(yè)化和城市化進程。……對農業(yè)的投入長期不足,導致了蘇聯(lián)農業(yè)生產的長期滯后。農業(yè)問題越來越成為蘇聯(lián)經濟發(fā)展中的一個嚴重問題。

  ——馬克垚《世界文明史》

  幾十年來,生鐵、煤炭、鋼、石油總是優(yōu)先于飲食、住房、醫(yī)院、學校和服務行業(yè)。類似“這是必要的”說教,實際是謊言。工業(yè)化加上類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價是災難性的。人力物力損失極其慘重,對人的漠不關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前蘇聯(lián))亞·尼·雅科夫列夫

  《一杯苦酒——俄羅斯的布爾什維主義和改革運動》

  材料三 (羅斯福)解決經濟災難的建議包括阻止銀行破產的立法,提供就業(yè)機會和農業(yè)補貼,給老年人提供社會保障。這個大規(guī)模的經濟和社會改革項目被稱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預經濟來保護人們的社會和經濟財富是正當的,這標志著美國政府政策的重大改變……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新政)代表了一種應付經濟危機的大膽的人道主義方法;它也保持和重新肯定了美國對其民主制度的信心——而且是在民主政體在其他地方搖搖欲墜或受到威脅的時候做到這一點的。

  ——(美)R.R.帕爾默等《現代世界史》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蘇聯(lián)在實現工業(yè)化過程中的深刻教訓。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外部世界懷著蔑視、恐懼和羨慕的復雜心情注視著蘇聯(lián)”這句話的理解。(15分)

  (2)據說羅斯福新政亦曾受到蘇聯(lián)計劃經濟的影響。結合材料三,分析羅斯福新政在經濟舉措方面與蘇聯(lián)計劃經濟的不同之處及其深遠影響。(10分)

  (3)綜合上述材料,談一談給我們的啟示。(4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蘇聯(lián)和美國經濟體制的比較能力。第(1)問,“教訓”實際要求回答斯大林體制的弊端。“理解”需要辯證地分析斯大林體制的影響。第(2)問,從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手段和影響等角度分析與斯大林體制的不同;“深遠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第(3)問,綜合上述材料,根據斯大林模式和羅斯福新政的經驗教訓概括啟示,但要緊扣經濟發(fā)展這一主題,回答不要過于籠統(tǒng)空洞。

  答案:(1)教訓:蘇聯(lián)是以壓縮消費和犧牲農業(yè)為代價來實現工業(yè)化的,由此導致工農業(yè)生產比例嚴重失調、經濟管理方式單一落后、農業(yè)長期貧困、人民生活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社會矛盾尖銳。(6分)

  理解:在西方經濟持久蕭條的背景下,蘇聯(lián)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結果,短時期內迅速實現工業(yè)化,其國際影響擴大,令西方震驚、羨慕;但這些是以忽視輕工業(yè)和犧牲農業(yè)為代價的,并且表現出對人民生命和利益的漠視;出于對社會主義蘇聯(lián)的敵視;很多人對蘇聯(lián)這種不同于市場經濟的做法持有疑慮,等等。(9分)

  (2)不同:羅斯福新政以立法方式進行(或開始社會改革立法);關注農業(yè)、促進消費;注重民生或建立社會保障體制等。(6分)

  影響:羅斯福新政開創(chuàng)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發(fā)展模式;美國政府開始實現向福利國家的職能轉變;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4分)

  (3)啟示:發(fā)展經濟應注重國民經濟比例的綜合平衡;應以民為本,關注民生;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4分)

結束
特別聲明:1.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為“湖北自考網”的,轉載必須注明“稿件來源:湖北自考網(m.heywebguys.com)”,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考試交流群 獲取擇校方案
考試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學姐學長同城考生自由互動

成考院校 自考院校 專升本院校 資格證 其它熱門欄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