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湖北自考《刑法學》名詞解釋(1)
湖北2016年10月自考《刑法學》名詞解釋(1)
>>>>>2016年中南財大自考常見問題回答匯總 犯罪過失:
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狀態(tài)。
疏忽大意的過失:
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狀態(tài)。
過于自信的過失:
是指已經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fā)生這種結果的心理狀態(tài)。
犯罪動機:
犯罪動機,是指刺激、促使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內心起因或思想活動,它回答行為人基于何種心理原因實施犯罪行為。
特殊身份:
是指行為人在身份上的特殊資格,以及其他與一定的犯罪行為有關的,行為人在社會關系上的特殊地位或者狀態(tài)。
單位犯罪:
是指公司、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機關、團體為本單位謀取非法利益,經單位集體研究或者由負責人決定,由單位直接責任人員具體實施的犯罪。
刑事責任能力:
行為構成犯罪和承擔刑事責任必需的,行為人必備的刑法意義上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意外事件:
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主觀上不是出于行為人的故意或過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事件。
不可抗力:
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過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情形,不應承擔刑事責任。
排除犯罪的事由:
是指行為雖然在客觀上造成了一定損害結果或危險狀態(tài),表面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觀要件,但實際上沒有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并不符合犯罪構成,依法不成立犯罪的事由。
正當行為:
也稱排除危害性行為或阻卻違法性行為,某一行為在形式上符合某種犯罪的構成要件,但基于特殊情況而實質上沒有社會危害性,不構成犯罪。
正當防衛(wèi):
是指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正當防衛(wèi)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相關推薦:
2.部分稿件來源于網絡,如有不實或侵權,請聯系我們溝通解決。最新官方信息請以湖北省教育考試院及各教育官網為準!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專升本需要大專畢業(yè)證嗎?一分鐘帶你了解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本科需要什么條件與要求?考生速看!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本科是什么意思?速來了解!
- 2025年成人如何上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大專?一文看懂!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怎么快速拿證?速來了解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考試大專報考要求是什么?考生速看!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成績什么時間出來?速來了解
- 2025年武漢工程大學自考本科考試科目有哪些?速來了解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文憑有用嗎?難不難?
- 2025年華中農業(yè)大學自考如何轉專業(yè)?需要注意什么? 查看更多

湖北自考網微信公眾號
隨時獲取自考政策、通知、公告及各類學習資料、學習方法、課件。